首页 > 职业技能 > 问答 > 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是什么,中国民间音乐的起源是什么

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是什么,中国民间音乐的起源是什么

来源:整理 时间:2022-07-09 17:41:59 编辑:技能培训 手机版

音乐是“先王之乐”,音乐是神圣的“雅乐”。简单归定了音乐的具体内容,比如什么祭祀改用什么乐器和什么音乐调调,什么音乐调调用什么舞蹈之类的,因为宋词的根本性是在于音乐的曲调,但百姓之音乐,依旧是百姓喜闻乐见之音乐,权贵之想是无法阻止民间音乐的发展的。

1、中国最早的音乐是什么?

中国最早的音乐是什么

回答这个问题,应当首先界定音乐这个概念。远古人类简短的哼唱不算,最早的音乐应该出现在商周时期。孔夫子提倡恢复“周礼”,其中应含包含礼乐,说明那个时候的音乐(主要是宫廷音乐),就应该很成熟了。目前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编钟,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佐证,至于曲目,相信最早的记载,应该是在我国古代的典籍《诗经》,《尚书》中。

2、中国民间音乐的起源是什么?

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,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,早在文字发明之前,当我们的祖先由类人猿进化为人,为了使生命个体能够存在和种族能够延续,在人类必须从事的两项最基本的生产活动:劳动和生殖中,随同工具的使用和语言的产生,就孕育了音乐。事实上,人的左、右脚行走,心脏和脉搏的跳动,就是最简单的节奏;而原始人单调的语言只要有高低的语调变化,也就蕴含了旋律的因素,

在春秋时期,华夏大地百家争鸣的浪潮碰撞出璀璨的火化,而同时代欧洲正处于一片荒蛮之中,中国音乐在迎接黎明曙光的时候,欧洲音乐还在漫漫长夜里徘徊。在周朝时,政府部门设立了由“大司乐”总管的音乐机构,教学的课程主要有乐德、乐语、乐舞。所谓的乐德,就是“中和、祗庸、孝友”等伦理道德观念;乐语就是“兴道、讽诵、言语”等礼教行为规范;乐舞则包括大舞、小舞等音乐理论、音乐诗篇的唱诵、舞蹈以及六代乐舞的表演,

六代乐舞据传是历代留传下来的六部史诗性乐舞,包括黄帝时的《云门大卷》,尧时的《咸池》,舜时的《大韶》,禹时的《大夏》,商汤时的《大闱》,以及演述周武王伐纣战争活动全过程的《大武》。它们在周代被用于宫廷祭祀天地、山川、祖宗等重大典礼活动,其中特别是《大武》和被认为歌颂文德为主题的《大韵》,更被经常演出于天子大祭、礼学、养老等典仪中。

象“羽舞”、“皇舞”、旌舞”等,是宫廷中的娱乐性小舞,周代宫廷除乐舞之外,宫廷中另有用于天子祭祖、大射、视学及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的大典乐歌,如颂、雅;以及后妃们在内宫侍宴时唱的房中乐,不用钟、磬,只用琴、瑟伴奏。这都体现了音乐已从原始的乐舞中分化了出来,周代宫廷中还有秦、楚、吴、越等地的四夷之乐的表演,说明了当时各民族风俗性的歌舞已有一定的交流。

从上述文献可以得知,周秦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高度发展的重要坐标,这一系列成就,还在于从理论上奠定了我国古代乐律学的基础。约成书于春秋时期的《管子?地员篇》中,正式记载了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的弦长比例的数学方法,史称“三分损益法”,并完整记述了我国五声音阶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的名称,在《左传?昭公二十年》及《国语?周语》中,还记载有与五声音阶同时并存的七声音阶,它的半音位置在四五度和七八度之间,各音分别为宫、商、角、变徵、徵、羽、变宫,是运用三分损益法在求得五声音阶后进一步推算的结果。

但从《左传?昭公二十五年》“为九歌、八风、七音、六律以奉五声”的记载来看,变徵、变宫更多地是为丰富和装饰五声音阶所用,五声音阶在音乐实践中占有主导地位,为合乐和旋宫的需要,当时还确立了十二律制。《国语?周语》中将十二律名称为“黄钟、大吕、太簇、夹钟、姑洗、仲吕、蕤宾、林钟、夷则、南吕、无射、应钟”,其中单数各律称律,双数各律称吕,故十二律也常称“十二律吕”。

十二律亦用三分损益法求得,有了五音、七声、十二律,并有了音阶中以宫为主的观念,“旋相为宫”的理论也由此进一步确立,于公元前211年统一中国的秦王朝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,为适应政治上大一统和文化管理上一体化的需要,曾设有专门管理音乐的官署——乐府。刘邦建立的西汉政权,也扩大了乐府的机构和职能,当时政府非常重视民间俗乐,令乐府四出收集“赵、代、秦、楚之讴”,兼收并蓄西域、北狄等边远民族的音乐。


文章TAG:音乐起源民间传统来源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是什么

最近更新

职业技能排行榜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