唉,不愧是兵家次圣,孙膑所言,一语成谶。善于使用阵式,并能提出系统的阵法理论,孙膑是世界军事史上第一人,总之,针对齐王与田忌所提出的十六个超难问题,孙膑都对答如流,答得齐王心花怒放,我们现在来介绍《孙膑兵法》中的一些主要篇目,以管窥孙膑的军事思想。
1、《孙膑兵法》说了什么?它和《孙子兵法》有什么不同?
据《汉书艺文志》记载,《孙膑兵法》共89篇,另附战图四卷,可惜不肖子孙竟让它在东汉末年就已经失传了(曹操就没见过)。于是从隋唐起学问家们开始质疑孙膑和孙武是否为同一人,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《孙膑兵法》残简在山东银雀山出土,千年聚讼,终于大白天下,《孙膑兵法》是一本好书,它不仅讲兵,而且讲道,甚至还包括法家和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在内,特别是其中“间于天地之间,莫贵于人。
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不得,虽胜有殃”的人本主义思想,以及贯穿全书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,在当时那个时代非常具有进步性,由此可见孙膑不仅是个优秀的名将、军事理论大师,也是一个出色的哲学家、思想家,在这一点上他比庞涓强太多。根据出土的“银雀山汉简”整理,,共收竹简364枚,分上、下编,各十五篇,对于这批简文,学术界一般认为,上篇当属原著无疑,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、整理而成,包括《禽庞涓》、《八阵》、《见威王》、《威王问》和《陈忌问垒》等;下篇内容虽与上篇内容相类,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同,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。
我们现在来介绍《孙膑兵法》中的一些主要篇目,以管窥孙膑的军事思想,据《孙膑兵法八阵》介绍,所谓八阵者,包括方阵,圆阵,疏阵,数阵,锥行之阵,雁行之阵,钩行之阵,玄襄之阵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变换阵势。布阵的时候,每阵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为前锋,三分之二的兵力为后续,中央兵少,四周兵多,阵间容阵,队间容队,皆侍令而动,
开战的时候,以先锋攻敌,以后备压阵。当敌弱且乱,则先以精兵攻敌,当敌强且治,则先以弱卒诱之。用车骑出战时,亦分兵以为三,一在于右,一在于左,一在于后,地势易则多用其车,地势险则多用其骑,地势厄则多用其弩,变换往复,存乎一心,携手若使一人也。善于使用阵式,并能提出系统的阵法理论,孙膑是世界军事史上第一人,
而关于《孙膑兵法》中的《见威王》、《威王问》两篇,记载的则是齐威王与孙膑经田忌赛马后会面的谈话,因为都是些很枯燥的军事理论知识,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。总之,针对齐王与田忌所提出的十六个超难问题,孙膑都对答如流,答得齐王心花怒放,归纳孙膑的十六个答案,主要包括如下四个军事思想:第一,“战胜,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。
战不胜,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,是故兵者不可不察。然夫乐兵者亡,而利胜者辱,”战争乃是国家一等一的大事,一定要慎战,不可轻易开衅,要打正义之战,要有必胜把握,才能发动战争。像魏惠王那样穷兵黩武四面树敌是没有好下场的,第二,如何“强兵”?答曰“富国”。战争其实是整个综合国力的较量,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,只能努力发展生产,增强国力。
富国强兵,才是战无不胜!第三:我强敌弱,则诱敌深入;敌众我寡,则避实击虚;敌我势均力敌,则分散敌人,各个击破;穷寇阵型不乱,不可轻率追击;若欲以一击十,则须攻其不备!第四,“必攻不守,战之急者也,”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。制敌机先,方能争得主动仅,先发制人,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,而消极防守是很难守的住的,比如齐国在战国后期一味消极防守,结果被秦轻松所灭;再比如我国宋明两代沦于异族之手,也是吃了消极防守的亏。
图: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书中记载,当威王听完了孙膑深刻的见解后,不由大声赞叹道:“善哉言!先生论兵,真乃精妙绝伦,不能穷尽,寡人服矣!”然而孙膑退出宫后却对自己的弟子说道:“齐王田忌之问,几知兵矣,而未达于道也,齐三世其忧矣!”看来齐王和田忌远没有达到孙膑所要求的“道”的标准,最多再强盛三代,恐怕就要走下坡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