芜湖作为长江下游平原,水系发达,但当今国策是高铁兴路,芜湖在最近几年才抓到这个机遇。根据国家最新的相关规定,城市要发展轨道交通要满足GDP,城区常住人口数量,城区人流量等几方面因素,芜湖的轨道交通选择了轻轨而不是地铁有以下几个原因,那适合人居住的地方,当然要有好的环境。
1、安徽第一,芜湖湾沚为什么能?
芜湖市辖下的湾沚,原先是芜湖县政府办公所在地,人们为了区分开芜湖市和芜湖县,喜欢把芜湖县的辖地叫老地名湾沚。前些年,有人在长三角某些大城市乘车,会发现有到芜湖的、到湾沚的长途客车,懂的人都知道,到芜湖的是到芜湖市,到湾沚的是到芜湖县,互不打嚓,现在的芜湖县已撤县建区,为了区分,仍称老名“湾沚区”。题问湾沚为何在安徽称第一,题问的真让人扑朔迷离,心不由衷的在网上搜了一下,湾沚除了许多哪些可有可无,不热不火的虚拟头衔外(其它县搜起来也有一大串),要让人感到惊讶的要称第一的可真没有,
论地域面积,湾沚原先叫芜湖县的时候,县域面积600多平方公里,在安徽省的许多兄弟县比起来,可谓是个小县城,比黄山市的黟县还要小,可黟县虽小,人家有宏村、西递两个五星级旅游区。论建区的优势,可在芜湖市所辖的繁昌区(两家同时入驻)面前,繁昌远远超出湾沚,繁昌有傍靠长江的优势,且经济总量超湾沚很多,论人口总量,湾沚有35万多人,安徽省的临泉县总人口230多万人,可谓全国县级第一,在皖北的许多县,100万多人口的县有十几个。
2、为什么芜湖是一个宜居的城市?
这个问题很有趣!有时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,让你来回答,其实并不好答,这个标题就是,所谓宜居城市,就是适合人居住的地方。那适合人居住的地方,当然要有好的环境,那这些环境都包括哪些呢?有地理的,历史的,人文的,经济的,等等;所以说起来就很多,也就不可能说的全,这就是问题的全部。我想这几点就能很好的说明问题,
一是古人类的发源地,可见其对人友好性。二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,可见其物产富饶,四季不同气候让各种不同时令美味呈现,三是人文高地,芜湖历史上一直有“帝王之师”的美誉,可见其这里对教育的重视和文化造诣之高。四是各种文化缤纷夺目,一路数来数都数不清,什么青铜文化,瓷器文化,浆染文化,圩田文化,徽商文化,汽车文化,等等,实在不胜枚举,
3、芜湖作为安徽的第二大城市,为什么发展缓慢?
1,人是核心,缺乏人口红利和人才优势。安师大,安工程,皖南医学院,作为芜湖几所核心高校,每年培养的优秀人才都流向南京,杭州,上海等长三角,珠三角地带,能留在本地的都是往老师,银行,公务员等方向发展,很难给城市带来创造力和经济活力,同时本身的产业结构在人才吸引上也比较疲软,奇瑞,海螺以及国家开发区企业都还是制造业,服务业和互联网产业配置上还很落。
2,城市管理能力与组织能力,芜湖作为自古以来的鱼米之乡,本身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底蕴还是很不错,但同时也带来弊病,小国安民的思想根植于文化中。从上到下,领导者不愿或者不敢去突破,更多是在原有基础上去维持,去升华,缺乏有魄力,有远见,有思想的领导者打破这种秩序,带动整个城市活力,站在更高的时代机遇和历史机遇面前去把握芜湖发展新使命。
3,地理以及交通环境,芜湖作为长江下游平原,水系发达,但当今国策是高铁兴路,芜湖在最近几年才抓到这个机遇。同时到目前与省内第一城市合肥还没有通高铁,使整个人才交流和城市发展严重滞后,同时因为地理环境影响,整个城市主城区面积很小,向南发展已经到头,目前整个趋势往东发展,但产业配置远远不足。4,政策支持以及经济发展,
由于目前整个安徽省资源和策略都是重点支持合肥,但目前合肥GDP还是没迈过万亿门槛,城市发展和人才优势很难给到其他兄弟城市支持,同时省内也很难腾出手来发展芜湖。第一梯队标杆还在成长中,第二梯队,第三梯队只能自力更生,同时,放在南京都市圈中,也很难辐射到一些好的政策,南京还在和省内苏州,无锡等城市较量,芜湖也很难分一杯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