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一个老师只会声情并茂的讲课,而不管控学生的学习状态,不客气的这是失职的。首先,我们要弄清楚,老师的职责是什么,老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讲课,学生各做各的,成绩不好,该怪谁呢,如此的社会风气,孩子们哪来的对老师的敬畏之心,在一位拥有三十年教龄的教师面前说怎么讲课,我这实在是在班门弄斧了。
1、老师总是上课在成绩好的同学那里讲课,怎么吸引老师上我这边来?
这个问题的实质仍然是老师怎样对待差生的问题,只是换了种提问的方式和角度。“转变差生”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话题,从老师的角度看,方法和策略不胜枚举,在此我不想涉及这个问题,而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谈点个人看法。常言说,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,若想吸引老师上你这边来,最有效的方法是做好自己。比如,守纪好学,尊师重教,友善同学,多思好问,等等,
然而做好自己谈何容易,我粗略地总结以下几点,供参考。其一,你要有远大的奋斗目标,有句格言叫“心有多大,世界就有多大”,也就是说奋斗目标有多大,动力就有多大,前景就有多辉煌,其二,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,并严格执行,雷打不动。其三,课余或假期应制定各科读书计划,多读书读好书,并坚持写读书笔记,其四,要主动与老师接触,多提有价值的学习问题,逐步赢得老师的认可和好感。
2、老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讲课,学生各做各的,成绩不好能怪老师吗?
老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讲课,学生各做各的,成绩不好,该怪谁呢?作为一个在讲台上站了近30年的高中数学老师,也当了近30年的班主任,谈点个人看法,抛砖引玉,学生成绩不好,构成因素很多,既不能单纯的怪老师教的不好,也不能单纯的责怪学生学习不认真,没有学好。首先,我们要弄清楚,老师的职责是什么?学生的职责是什么?家长的职责是什么?学校的职能是什么?社会对教育的影响是什么?教师的职责是传道,授业,解惑,
通过课堂教学,课后教学评价,等等途径履行职责。课堂教学中,有一个环节就是组织教学,管控好课堂纪律,监控好学生的学习状态,如果一个老师只会声情并茂的讲课,而不管控学生的学习状态,不客气的说,这是失职的。但是,老师,为什么会失职?是因为现在的极个别学渣的家长太过刁钻,太过宠溺孩子,动不动就会告老师,让老师吃不了兜着走,
社会对老师太过严苛,拿放大镜找老师的缺点毛病,然后无限放大。规章制度对老师管束过度,让老师在对学生的管理上束手束脚,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,从而迫于压力,为了自保,放弃了部分对学生管束的权力,这是社会风气使然,你不是老师,内心没有责任感,不愿意管。学生的职责是什么?专心听课,认真完成作业,认真复习备考,但是,有多少学生做到了呢?是不是每个学生的态度都很端正呢?就算是每个学生都做到了,是不是每个学生的接受力,记忆力和反应力都一样呢?不是。
所以永远会有成绩好的,也有成绩差的,总归是有层次的,家长的职责是什么呢?在孩子入学前的学龄前阶段,就该给孩子树立爱劳动,爱学习,有敬畏之心,能够与人顺畅交流的习惯。有多少家长做到了呢?很多家长不仅没有做到,而且总认为孩子成绩不好,就是老师教的不好,孩子成绩好,就是自己的孩子聪明。学校的职能是什么?通过制度管理,给学校教育提供一切保障,
能让老师安心教书,学生安心读书。可是,现在的学校领导,关键时刻并不能给老师予支持,一旦产生家校矛盾,首先是管制老师,处罚老师,息事宁人。说现实一点,老师是没有娘家人的,所以必须要学会自保,再说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影响,现在的社会风气,人人都可以对教育指手画脚,人人都可以驳斥批评教师,师道尊严不存在。如此的社会风气,孩子们哪来的对老师的敬畏之心?哪里来的向师性?其次,学习成绩是由学习效果决定的,
俗话说的好,师傅领进门,修行靠自身。每个学生的智商不一样,对知识的接受和反应敏锐度不一样,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的,他不可能像机器一样考出千篇一律的成绩,总归是有好有坏的,所以,学生成绩不好,不应该想该怪谁?而应该实事求是的,从学生的学习态度,学习方法,智力因素等各方面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找到针对性的解决办法。